撰稿人:刘培强 审核:冯烟利 编辑:葛诗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高小鹏教授来我校做报告
11月17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高小鹏教授莅临我校,分别为我校学生和教师做了题为《系统能力培养专题报告:CPU设计的工程化方法》和《工程教育认证促进专业建设》的两个报告。
在11月17日上午的《系统能力培养专题报告:CPU设计的工程化方法》报告中,高小鹏教授指出:以本科生开发“CPU、OS和Compiler”为目标的“系统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我国计算机专业建设的热点之一。其中,本科生开发CPU是“系统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和教学难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团队经多年研究与实践,总结出功能型CPU开发的工程化方法,并在国内多所大学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高小鹏教授的本次报告旨在推动我校在系统能力相关领域的教学改革,将丰富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广大教师和学生。计算机学院系统能力培养教学团队、系统能力培养实验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各专业本科生近200余人聆听了报告,并与高小鹏教授进行了面对面深入地交流。

在11月17日下午的《工程教育认证促进专业建设》报告中,高小鹏教授从“运动员”的视角讲述了: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缔约国。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开始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变。参与认证已成为提升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重要举措。报告通过介绍北航计算机学院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的经验,阐述了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与顶层设计、准确理解和把握工程专业认证的理念与方法、自评报告的撰写、扎实设计与落实工程专业认证的目标与要求等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全体专业教师认真听取了报告,各专业负责人针对进行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与高小鹏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袁春风教授来我校做报告
11月18日,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袁春风教授莅临我校,为我校学生和教师做了题为《用系统思维进行程序开发》的报告。
在报告中,袁春风教授指出,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层次化结构,程序的执行不仅与程序设计语言、算法和程序开发环境相关,还与支撑程序生成和执行的编译、链接和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相关,同时也与指令集体系结构和微体系结构密切相关。一个好的程序员必须对计算机系统整体具有深刻的理解,并能站在系统的层面,用系统思维进行程序设计。报告从一些简单的程序例子开始,说明系统思维与程序设计的关系,然后给出关于程序和系统间关系的10个基本问题,归纳总结了系统思维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计算机学院系统能力培养教学团队、系统能力培养实验班、软件工程17级本科生及其他专业及年级的本科生100余人聆听了报告,并与袁春风教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学生普遍反映本次讲座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受益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