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魏广芬,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IEEE会员,全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理事,微纳器件与系统分会理事。2012年被评为我校教学名师,201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获烟台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魏广芬教授长期致力于智能传感及物联网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1项,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横向课题2项;在“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自动化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出版专著1部,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从教12年来,一直工作在高校教学工作第一线。荣获山东工商学院首届十大师德标兵称号,并多次获我校教授副教授组优秀教学效果奖二等奖和一等奖。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认真负责,深受学生的喜爱。发表教研论文2篇,参与编写教材2部。
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1】2012.1-2015.12基于压缩感知的新型电子鼻系统原理研究(61174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2】2008.1-2008.12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气体传感器调制信号处理技术研究(60746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3】2011.1-2014.12基于气体传感器温度调制技术的混合气体检测关键技术研究(BS2010DX022),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博士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4】2016.6-2018.12,用于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多传感器平台设计与融合方法研究(2016ZH053),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5】2009.11-2011.5,危化品MEMS传感器微结构仿真,横向项目,项目负责人。
获奖情况:
【1】基于稀疏目标自适应检测的气体传感技术,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排名第1)。
【2】面向危险化学品安全监测的传感器信号处理研究,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排名第1)。
【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信号处理与智能检测技术研究,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排名第1)。
【4】污染与气体检测微系统研究,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9)。
【5】微传感器中的微尺度热特性研究,教育部科技成果登记证书(排名第5)。
部分论文:
【1】Aixiang He, Jun Yu, Guangfen Wei, Yi Chen, Hao Wu, and Zhenan Tang, Short-TimeFourier Transform and Decision Tre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for GasIdentification Using Temperature Modulated Microhotplate Gas Sensors, Journalof Sensors, Volume 2016, Article ID 7603931, 12 pages
【2】J.W.Gardner, Guangfen Wei , T.Vincent , K.Volans , P.Tremlett,T.Wotherspoon, D.C.Dyer, A Gas Sensor System for Harsh Environment Applications,Procedia Engineering 120 ( 2015 ) 275 – 278.
【3】魏广芬,苏峰,简涛,稀疏距离扩展目标自适应检测及性能分析,自动化学报,vol.39,No.7, 2013年7月,1126-1132.
【4】魏广芬,魏书田,安文,The EMD Based IMF Analysis of Gas SensorDynamic Signals,Proceedings of the IMCS14,2012.5,德国,纽伦堡。
【5】Wei Guangfen, An Wen,Zhu Zhilin, G Gasmixture quantification based on Hilbert-Huang transform and neural network by asingle sens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Intelligence, 2011, Sept. 25(6), p.927-942.
【6】魏广芬,唐祯安,余隽,周受钦.面向危险化学品运输监测系统的信息融合模型构建.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6):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