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C2017会议日程安排 


GDC2017会议信息 


1.会前课程

会前课程01:三维数据处理及模型重构技术

课程召集人:汪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题目1:曲面重构

简介:由三维数据获取设备得到模型的表面采样数据后,为了对物体的数字模型进行操作,曲面重构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本课程在简单回顾经典的曲面重构方法后,着重介绍基于径向基函数的隐式曲面插值重构与快速拟合重构的理论与方法。

教师简介:刘圣军,中南大学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洪堡学者。于2007年在浙江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工作。分别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期间在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2011年获得陆增镛CAD&CG高科技二等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奖励基金赴德国Chemnitz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年。研究兴趣包括几何造型,数字几何处理,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题目2:LiDAR三维激光点云处理及其应用

简介:近年来,激光雷达传感器、多视点立体技术及消费者级别深度传感装置的出现,使得三维大规模点云数据成为当前比较热门的研究对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课程主要讲述当前最先进的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可视化,数据管理,数据增强,数据重建技术等。此外,本次课程还将进一步介绍及讨论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在当前的一些应用。

教师简介:汪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于2007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至2013年,在世界最大测量系统公司-徕卡测量系统公司(美国)担任高级算法工程师,作为研发组长,主持超大规模激光雷达测量数据处理、分析、管理及可视化等研发工作;2013年收到著哈佛大学数学系丘成桐教授邀请,赴哈佛大学进行研究访问。2013年11月作为“海外引进教授”加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12月受聘为第四批江苏特聘教授;2014年10月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2015年5月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多年从事超大规模三维激光测量与处理、大型工程结构形变三维高精度检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方向的研究,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共发表SCI国际期刊学术论文40余篇。

题目3:网格曲面光顺去噪处理及其应用

简介:三角网格曲面在计算机图形学及其相关学科中有大量的应用。即使使用高精度的扫描设备,所获得的曲面仍然包含噪声。噪声不仅严重影响渲染的真实感,而且会给后续几何处理带来诸多不便。网格光顺和去噪是数字几何处理最基本的研究问题之一,光顺去噪的同时,如何有效的保持模型各个频率的特征以及如何有效的避免产生新的瑕疵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本课程将对现有光顺去噪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探讨这一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教师简介:魏明强,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于201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师从Pheng-Ann Heng教授。2010 年3月至2011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做研究助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做博士后,2015年7月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入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5月加入南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项。近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20 余篇,包括TVCG, TMM, TASE, CAD, CGF等期刊。获得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者最佳博士毕业论文奖、2014年国科杯“我要创业”大赛一等奖等。提出的多个方法已经集成到商业系统“心脑血管介入手续虚拟训练设备”,该设备获得第1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图形学、智能几何处理、人机交互技术等。

会前课程02:几何设计与计算中的优化方法

课程召集人:许威威(浙江大学)

题目1: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几何设计与仿真集成研究

简介:力学灵敏度分析可在局部建立几何参数与形变及应力的线性关系,用于预测几何参数改变对力学性质的影响,可在交互式设计、基于物理性能的几何优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物理性能的优化通常是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灵敏度分析则可以简化优化中的力学性能约束表达,提高优化算法效率。本报告内容将简要介绍灵敏度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如何将灵敏度分析与有限元技术相结合,解决复杂的几何设计与仿真的集成算法设计问题。报告内容同时还包括渐进式的力学方程求解技术在3D打印中的应用。

教师简介:许威威,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百人计划”研究员,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图形组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003年于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1999年和1996年于河海大学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于国际图形学会议和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研究方向主要为数字几何处理、计算机仿真及虚拟现实。2014年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题目2:3D打印中复杂结构的几何与物理优化

简介:复杂几何结构在数字制造中往往无法直接输入并成功完成制造过程,本报告将围绕几类典型的复杂几何结构,探讨其在3D打印中面临的几何与物理问题,介绍最近的相关研究工作,并讨论其在模型设计中的应用。

教师简介:吕琳,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未来计划青年学者。2002年和2005年分别获山东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2011年获得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几何处理、计算几何等。近年来,围绕面向3D打印的几何计算展开深入研究,尤其关注模型内部结构优化与定制化模型设计与优化,在ACM TOG,IEEE TVCG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20余篇研究论文。

题目3:双尺度拓扑优化简介

简介:拓扑优化研究材料单元在0-1空间上的最优分布,以期获得整体结构的最优物理性能。为充分拓展设计空间,可在宏观整体结构及微观材料单元结构上同时进行双尺度拓扑优化,形成复杂孔状结构。该问题理论挑战大,实际应用广,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报告将介绍几类主流的拓扑优化方法,它们的实现以及实际运行效果。在此基础上,将介绍双尺度拓扑优化的理论及方法,以及本研究小组在此领域的部分研究工作及所面临的挑战。

教师简介:李明,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于中科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四年海外博士后经验。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孔模型设计、拓扑优化、CAD/CAE集成等。


2. 特邀报告

特邀报告1:王文平 (香港大学)

报告题目:Image Guided 3D Modeling

报告摘要:There are various existing approaches to obtaining 3D shapes. At the two extremes, we have the image-based approach that aims at reconstructing the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an existing 3D model and the sketch-based modeling approach that assists a designer to interactively convert a design concept into a 3D shape. In this talk I shall discuss the problem of creating 3D shapes with a single 2D image or drawing as guidance. This problem arises when 3D characters need to be created from kid's drawings or general 3D objects need to be extracted from legacy photographs, where there is only a single drawing or photo available for depicting a 3D shape. Here, since the 3D shape is not completely specified by a single view, we propose to reply on user-provide sketching to provide necessar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o completely define the 3D shape as well as texture on the invisible side. I shall present such methods for modeling types of 3D shapes: a component-based method for modeling articulated objects and a curvature-line-based method for modeling free-form surfaces.

报告人简历:Wenping Wang is Chair Professor and Head of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is research covers computer graphics, visualization, and geometric computing. He is journal associate editor of several international journals, including 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 (CAGD), Computer Graphics Forum (CGF),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and 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He has chaired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including Pacific Graphics 2012, ACM Symposium on Physical and Solid Modeling (SPM) 2013, and SIGGRAPH Asia 2013. Prof. Wang is a recipient of the John Gregory Award for his achievements in geometric modeling. He is an IEEE Fellow.

特邀报告2:周昆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计算机图形学2.0

报告摘要:计算机生成的图形是无处不在的,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动画电影、视频游戏,移动APP等。然而,只有很少数的人能用计算机制作图形内容。这是因为传统的图形软件都是为专业用户设计,而且通常只能由专业用户来使用。在海量互联网数据、传感器技术、以及VR/AR和3D打印等新兴应用的推动下,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让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属于自己的图形内容,不仅是在数字世界,而且在物理世界。我们近期开展的一些工作,包括肖像建模、人脸跟踪与动画以及可计算制造,都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促进了图形学、视觉和数字制造技术的交叉融合。

报告人简历:周昆,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2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2-2008年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2008年至今在浙江大学工作。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并行计算和3D打印。现/曾任ACM TOG、IEEE TVCG、IEEE Spectrum等期刊编委或顾问。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MIT TR35 Award

特邀报告3:杨永亮 (英国巴斯大学)

报告题目:Computational Urban Layout Design

报告摘要:The environment we live in has to be well planned to make our daily life enjoyable. How to efficiently plan urban areas and generate key elements such as streets and land parcels (lots owned by individual owners) thus becomes extremely importan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techniques, the practical urban layout design has benefitted from software systems such as Civil3D and SiteOps. Even so, the current design process still largely depends on the designers to manually sketch all the streets, which is very tedious and error-prone. Advanced procedural generation tools such as CityEngine have been proposed for automatic urban modelling, focusing primarily on synthesizing virtual urban environment for applications like virtual reality and computer games. However, the quality of the resultant layout is not good enough for planning purposes. In this talk, I will introduce the recent advances of urban layout design based on our prior work, and discuss how to use geometric optimization to generate high-quality urban layouts under various geometric and functional constraints.

报告人简历:Yongliang Yang is a Lecturer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Bath. He received his BS and PhD degrees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in 2004 and 2009 respectively. He worked as Post-Doctoral Fellow and Research Scientist in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UST) from 2009 to 2014. His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geometric modelling and computational design. He is a recipient of the 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 Most Cited Paper Award in 2011 and 2012. His work has also been selected as research highlights by th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in 2013.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http://www.yongliangyang.net.


3.专题研讨

Panel01:参数化及其应用

召集人: 雷娜(大连理工大学)

报告人: 顾险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题 目: Theoretic Foundations for Surface Paramterizations

摘 要: In this talk, the theoretic foundations for surface parameterization will be discussed. Parameterizations will introduce distortions. Distortions can be classified to angle distortion and area distortion. Angle-preserving parameterization is based on conformal geometry; area-preserving parameterization is produced by optimal mass transportation maps.General parameterizations can be analyzed using quasi-conformal geometric methods. The major theoretic frameworks and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will be explained in details.

报告人简介:

   顾险峰博士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国际著名微分几何大师丘成桐院士,现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和应用数学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客座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海天学者,北京成像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高级科学家,首都师范大学数字几何和成像实验室执行主任等。顾博士曾于2005年获得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AREER奖,2006年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奖,2013年第六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晨兴应用数学金奖。

   顾险峰教授和丘成桐先生及其合作者共同创立了一门新兴的跨领域学科:计算共形几何。这门学科结合了现代几何和计算机科学,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可视化,几何建模,网络和医学图像等领域。顾博士在数学,工程和医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杂志和会议发表论文近三百篇。顾博士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Visualizatiaon》,《Graphical Models》的编辑和《Geometry,Imaging and Computation》的主编。其主要著作有《计算共形几何》、《离散曲面的变分原理》和《Ricci Flow for Shape Analysis and Surface Registration》等。顾博士获得多项国际专利, 其中虚拟肠镜专利以百万美元专利费转让给西门子和GE公司。

报告人:斯杭(德国Weierstrass研究所)

题 目: An Introduction to Delaunay-based Mesh Generation and Adaptation

摘 要: Mesh generation and adaptation are key steps in many applications such as numerical methods like finite element and finite volume methods. It is itself a research topic with background in mathematics,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报告人简介:

          Dr. Hang Si is a senior researcher in Weierstrass Institute (WIAS) in Berlin. 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 is mesh generation and the discrete and computational geometry problems behind it. The goal is to develop efficient algorithms for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meshes suitable for numerical methods such as finite element and finite volume methods. He is the developer of the software, TetGen -- a Delaunay-based tetrahedral mesh generator. It is freely available for academic use at http://www.tetgen.org.

          Hang Si received his B.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Hangzhou University (now merged in Zhejiang University) in 1994, and his M.S.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Zhejiang University in 2002. He joined the research group Numerical Mathematics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of WIAS in 2002. He received his Ph.D from the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of Technische Universitaet Berlin in 2008. For more recent work of Dr. Hang Si, please visit his website at: http://www.wias-berlin.de/people/si.

报告人:刘利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题 目: 球面参数化进展

摘 要: 球面可作为亏格为0的封闭曲面的自然参数化区域。不同于平面参数化,球面参数化具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对于顶点数较多的曲面其球面参数化是很难计算的。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介绍近几年我们在球面参数化的一些工作及相关进展。

报告人简介:

    刘利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于2001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4年期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2004年至2011年期间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工作。2009年至2011年期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研究。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图形学,3D几何建模与处理,3D打印中的几何优化等。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微软青年教授”奖(2006)、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一等奖(2010)、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中科大校友基金会青年教师事业奖(2014)等奖项。国际会议GMP 2017大会共同主席,SPM 2014, SGP 2015, CVM 2016, CAD/Graphics 2017, GMP 2018的论文共同主席。学术期刊IEEE TVCG, IEEE CG&A, CGF, CAGD, The Visual Computer及《软件学报》编委。个人主页 http://staff.ustc.edu.cn/~lgliu.

报告人:黄劲(浙江大学)

题 目: 当前参数化方法的一些挑战和机遇

摘 要: 参数化作为几何处理中最基础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虽然对于一些要求不高的纹理映射等应用而言,技术和理论相对较为成熟,但在重网格化等应用中还有大量的难题和机会。除了常见的曲面、实体参数化问题之外,参数化的一些关键思想和技术在物理模拟等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报告人简介:

   黄劲,浙江大学教授,2007年于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论文获得CCF优秀博士论文奖,2013年---2014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访学,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几何处理与物理模拟,在ACM TOG, IEEE TVCG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十余篇论文。目前是CAGD期刊的副主编,担任过包括ACM SIGGRAPH Asia, SGP, SCA, GMP等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Panel02:三维敏捷建模

召集人:刘洋(微软亚洲研究院)

报告人: 缪永伟(浙江理工大学)

题 目: 基于多源单视图输入的三维快速/敏捷建模技术

摘 要: 三维快速建模和敏捷建模技术成为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交叉领域中的当前研究热点。基于手绘Sketch输入、单幅照片输入、单视图扫描数据输入,本报告将探讨基于多源单视图输入的三维快速建模和敏捷建模的方法和技术。同时,将讨论三维快速建模和敏捷建模技术在诸如建筑物场景生成、数字化设计、智能移动终端等方面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

    缪永伟,博士,教授/博导,浙江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几何处理、三维重建、机器视觉与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系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于2007年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于1996年中国科学院硕士毕业。曾于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赴瑞士苏黎世大学信息学院进行访问学者研究,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进行高级访问学者研究,于2015年7月至2015年8月作为访问教授赴日本东京大学计算机系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索引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

报告人: 徐昆(清华大学)

题 目: 室内场景的高效建模

摘 要: 室内场景的建模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室内场景的建模通常包含两个步骤:第一步,需要构建场景中的模型(几何信息);第二步中,需要为场景中的每个模型指定材质属性和纹理。这两个步骤目前主要都依靠手工完成,费时费力。我将简要介绍清华大学课题组在这方面的两个工作:Sketch2SceneMagic Decorator。Sketch2Scene可以自动将二维草图转化为三维场景;Magic Decorator可以自动为室内场景生成自然美观的材质搭配。

报告人简介:

   徐昆,清华大学副教授,2009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主要从事真实感绘制、可视媒体内容编辑与生成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四完成人),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报告人:张举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题 目: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三维人脸重建与跟踪

摘 要: 近年来,基于单目彩色相机或者深度相机的三维人脸重建与跟踪是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然而,现有的工作在人脸几何细节重建与计算实时性两方面并不能同时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本报告中,我们将报告基于单目相机的实时三维人脸细节重建与跟踪,并同时恢复人脸的反射率与环境光照等信息。为了同时达到计算实时性与几何细节重建,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训练数据构造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阶段深度网络结构的三维人脸跟踪算法。基于重建的几何、反射率、光照等信息,实时人脸替换、人脸美化、人脸变形等编辑操作变得可能。

报告人简介:

   张举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2006 年于中科大计算机系获得学士学位,2011 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1 年至2012 年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 年至今工作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最优化算法等。

报告人: 邵天甲(浙江大学)

题 目: 基于常见图像类型的三维建模

摘 要: 基于图像的三维建模是计算机图形学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不同类型的图像(RGB图像,RGBD图像,矢量图,手绘图)的普及,如何基于这些常见图像类型来快速准确地建模出三维模型正逐渐当前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本人专注于此研究方向,针对不同类型图像展开三维建模的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场景和物体的结构建模和功能建模。本报告将介绍相关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基于RGBD图像的室内场景的语义化建模、场景结构恢复和物体形状补全;基于概念草图的三维功能建模;基于矢量装配图的家具三维动态建模;基于单张人像照片的全自动三维头发建模。

报告人简介:

   邵天甲,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于2008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学士学位,于2014年1月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在其加入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前,于2008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微软亚洲研究院IG组作为实习生长期参与研究工作;于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作为访问学生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Niloy Mitra教授合作参与研究工作。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基于图像的三维建模,室内场景和物体的扫描、建模与分析,并在图形学顶级会议和期刊ACM Siggraph (Asia)IEEE TVCG上发表多篇论文。个人主页http://tianjiashao.com.

Panel03: 智能几何处理

召集人:刘利刚(中国科技大学)

报告人:宋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题 目: 基于三维形状分析的物体识别与抓取

摘 要: 智能机器人自主识别、抓取三维物体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经典难题,传统的基于彩色图像的识别与抓取方法具有成功率低、实用性差的不足。随着深度相机的普及,智能机器人获得与处理的视觉数据已经从二维彩色图像拓展到深度图像。深度图像中包含的三维几何形状为机器人更加自主地识别、抓取三维物体提供了可能。本报告将从三维形状分析的视角剖析机器人自主识别、抓取三维物体的难题,以该机器人应用为背景抽象出新的三维几何建模与分析研究问题,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思路与方案。

报告人简介:

    宋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副研究员。2007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13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近年来在SIGGRAPH, SIGGRAPH Asia, TVCG, CHI等国际重要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个人主页http://staff.ustc.edu.cn/~songpeng.

报告人: 胡瑞珍(深圳大学)

题 目: 三维形状的高层次语义分析

摘 要: 近些年来,对于三维形状的分析逐渐从传统的几何分析转变到高层次语义分析。具体地, 基于人们对物体的描述习惯,高层次分析又可大致分为功能分析和风格分析,例如欧式餐桌,其中欧式对应物体的风格,而餐桌则对应了物体的功能。本报告将对近几年图形学界在物体功能分析和风格分析方面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概述。

报告人简介:

   胡瑞珍,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助理教授,可视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海外高层次孔雀人才。2015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取得理学博士学位,获省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访问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两年。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特别是高层次形状分析、几何处理和模型制造。已发表12篇高水平论文,其中7篇发表于图形学国际顶级会议SIGGRAPH (Asia)/font>和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个人主页http://csse.szu.edu.cn/staff/ruizhenhu.

报告人:舒振宇(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题 目: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形状分析

摘 要: 三维形状分析是数字几何处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三维形状的机器理解具有关键意义。随着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解决三维形状分析中的相关问题已形成一种趋势。本报告将围绕深度学习技术在三维形状分析若干问题中的相关应用,如三维形状的分类、检索、分割等等,对相关背景、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介绍。

报告人简介:

   舒振宇,副教授,分别于2002年、2005年和2010年获得浙江大学应用数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6年期间担任美国犹他大学计算机学院图形学实验室访问学者。现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处理与优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几何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在包括《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ACM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等在内的各类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或录用了相关论文25篇,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完成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

报告人:刘洋(微软亚洲研究院)

题 目: 三维深度学习:基于八叉树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

摘 要:随着三维数据采集的便捷与三维数据的日益增多,分析与理解三维物体及其所在空间成为图形学和机器视觉中所着重研究的问题之一。我们提出了基于八叉树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O-CNN)用来高效地分析三维形体。我们把O-CNN应用在物体分类、搜索、分割等任务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将在报告中介绍我们这一工作并在panel讨论中一起探讨三维深度学习。

报告人简介:

   刘洋,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 2000年和2003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及硕士学位。2008年于香港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于法国INRIA/LORIA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10年至今工作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图形组。研究兴趣包括几何建模与处理、计算机图形学,CAGD,建筑几何等方向。在高水平学生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多个国际图形学会议上担任或曾担任程序委员会委员,如SiggraphAsia 2014,Symposium on Geometry Processing(2014-2016), Pacific Graphics (2013-2017), Geometric Modeling and Processing (2014-2017)等。

Panel04:三维孔隙的建模与主动设计

召集人: 王清辉(华南理工大学)

报告人:王清辉、徐志佳(华南理工大学)

题 目: 基于周期曲面的三维连通孔隙结构的特征造型研究

摘 要:3D打印技术使得复杂三维孔隙结构的直接数字化制造成为可能,对该类复杂结构的主动性设计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在三维孔隙几何建模方面,三周期极小化曲面(TPMS)具有传统方法难以比拟的造型优势。本报告将以三维孔隙的TPMS造型为基础,探讨三维连通孔隙结构的功能特征与设计需求,以及特征造型方法,为复杂多孔结构的主动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报告人简介:

   王清辉,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机械制造系主任;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床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长期从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尺度功能结构的CAD建模与主动设计、VR交互设备及其应用开发、机器人智能制造工艺等,在多尺度功能结构数字化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于2016年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报告人:史廷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题 目:组织工程支架的生物制造多孔结构实现方法

摘 要: 组织工程支架是组织工程实现的重要途径,而多孔的支架是细胞增殖与粘附的重要空间保障。实现多孔结构的支架可以在建模阶段和成型阶段完成。而两种实现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材料使能设备和工艺。

报告人简介:

   史廷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量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人工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制造、生物医学影像的提取与反求设计、快速成形等研究。

报告人:李明(浙江大学)

题 目: 多孔模型双尺度拓扑优化

摘 要:多孔模型千变万化的内部微结构为模型提供了广泛的设计空间。进行多孔模型优化设计,有望建立质量轻,性能符合的新型功能结构。项目以拓扑优化为主要设计工具,探讨多孔模型双尺度拓扑优化设计的挑战,汇报近期在相关研究方面的进展,含:新型拓扑优化理论、多孔模型高速高精度仿真、双尺度设计优化、满足工艺约束的拓扑优化等。

报告人简介:

   李明,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于中科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四年海外博士后经验。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孔模型设计、拓扑优化、CAD/CAE集成等。

报告人:吕琳(山东大学)

题 目: 开孔多孔结构的建模与几何优化

摘 要:报告将围绕开孔的多孔结构建模介绍最近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讨论如何基于给定的张量场来构造相应的三维孔隙结构,同时保证孔隙与实体部分的连通性,并讨论其在模型内部结构优化上的应用并与闭孔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报告人简介:

   吕琳,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未来计划青年学者。2002年和2005年分别获山东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2011年获得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几何处理、计算几何等。近些年来,围绕面向3D打印的几何计算展开深入研究,尤其关注模型内部结构优化与定制化模型设计与优化,在ACM TOG,IEEE TVCG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20余篇研究论文。

报告人:张磊(清华大学)

题 目: 三层结构仿生血管及组织工程骨支架的显微结构设计及成形

摘 要:对于生物制造(生物3D打印)的支架结构,其微孔尺寸、孔隙率以及孔隙设计对种子细胞和宿主细胞的迁移、分化和增殖都将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以血管组织工程中仿生三层结构血管的设计成形以及骨-软骨复合修复结构的梯度支架设计、成形为例,研究了不同显微结构对内皮细胞、内皮细胞(EC)、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增殖的影响规律,筛选出适合EC及MSCs生长增殖的显微结构参数。介绍了多层管状结构支架以及适合硬组织成形的多孔结构支架成形方法和工艺。

报告人简介:

   张磊,博士,男,副研究员。现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成型装备与自动化所副所长。自2001年起从事增材制造工艺及装备、生物制造/生物3D打印工艺及装备等方面、重型液压装备装备研发等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


4.优秀青年学者报告

报告人:陈建军(浙江大学)

题 目: 朝向E级计算的大规模网格并行与自动生成方法与软件

摘 要:按照规划,预计2020年我国可实现E级计算机系统。依托快速发展的超级计算能力实现重大科学与工程问题的真实、高精度数值模拟是迫切需求,也面临诸多挑战性难题,高质量、大规模计算网格的并行与自动生成是其中难题之一。报告人面向航空航天数值模拟等领域的实际需求,长期从事相关网格生成和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和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系统的研发。本报告将围绕报告人主持研发的全过程自动、全过程并行网格生成方法和软件,重点介绍其中若干关键问题上的研究进展,如单元尺寸场自动生成理论和算法,大规模网格的多级并行生成与动态重构方法,基于边界元法的边界层网格生成新方法等,并给出若干实际应用例子,展示方法与软件的有效性。

报告人简介:

    陈建军,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计算科学与工程研究,在网格生成基础理论和自主知识产权计算力学软件研发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成功应用成果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与多个工业院所。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被他引200余次。中文专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已交付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主持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4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以及国际网格生成圆桌会议最佳网格生成方案奖,指导学生获最佳学生海报奖、青年优秀论文奖。现任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计算力学软件专业组成员、中国工业软件联盟CAE分联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报告人:汪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题 目: Data-Driven Sparse Priors of 3D Shapes

摘 要:We present a sparse optimization framework for extracting sparse shape priors from a collection of 3D models. Shape priors are defined as point-set neighborhoods sampled from shape surfaces which convey important information encompassing normals and local shape characterization. A 3D shape model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formed with a set of 3D local shape priors, while most of them are likely to have similar geometry. Our key observation is that the local priors extracted from a family of 3D shapes lie in a very low-dimensional manifold. Consequently, a compact and informative subset of priors can be learned to efficiently encode all shapes of the same family. Extensive experiments exhibit the power of our data-driven sparse priors in elegantly solving several high-level shape analysis applications and geometry processing tasks, such as shape retrieval, style analysis and symmetry detection.

报告人简介:

   汪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2007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至2013年,在世界最大测量系统公司-徕卡测量系统公司(美国)担任高级算法工程师,作为研发组长,主持超大规模激光雷达测量数据处理、分析、管理及可视化等研发工作;2013年收到著哈佛大学数学系丘成桐教授邀请,赴哈佛大学进行研究访问。2013年11月加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12月受聘为第四批江苏特聘教授;2014年10月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2015年5月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多年从事超大规模三维激光测量与处理、大型工程结构形变三维高精度检测、数字几何处理等方向的研究,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共发表SCI国际期刊学术论文40余篇。

报告人:严冬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题 目: 各向同性重新网格化方法介绍

摘 要:三维曲面的重新网格化方法是数字几何处理中的基础研究问题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原始网格进行重采样以及重建连接关系得到一个高质量的新网格来近似原始网格。新网格需要满足近似误差小,复杂度低,网格单元质量高等约束条件。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各向同性重新网格化方法,采用不同手段不断提升网格质量,尤其是衡量三角形网格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最小角度。本次报告将介绍近年来我们在这个方向取得的一些进展,包括基于重心Voronoi图的方法,基于蓝噪声采样的方法,以及基于局部网格优化的方法。

报告人简介:

   严冬明,本科与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后先后在法国INRIA及沙特KAUST从事科研工作,于2013年加入自动化所担任副研究员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数字几何处理,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网格生成与重新网格化方法、蓝噪声采样技术、三维形状分析与建模等。目前在这些领域的主要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 ACM TOG (Siggraph/Asia),IEEE TVCG等)。

报告人:辛士庆(山东大学)

题 目:质心Power图的定义、计算和应用

摘 要:随着数字几何处理的发展,人们发现带面积约束的采样大有用武之地。它满足:(1)整个区域被划分成若干块,每个种子点统治一块子区域且与其质心重合,(2)每个种子点统治的子区域满足给定的面积约束。从种子点的位置上讲,它是一种尽可能均匀的分布;从区域剖分的情形上讲,它是一种满足面积约束的分治。质心Power图作为求解该问题的重要几何工具,与质心Voronoi图和最优传输有着紧密的关联,将成为数字几何处理领域出现的又一个强大工具。该报告将展示质心Power图在概率分布插值、蓝噪声生成和最优凸分解中的重要应用,并探讨该理论在网格曲面上的推广。

报告人简介:

   辛士庆于2009年取得浙江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此后三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兴趣包括计算几何和数字几何处理。2012-2017年,在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工作。现为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辛博士围绕离散测地线、质心Power图和Voronoi图等几何计算中的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共发表论文50篇,其中在ACM TOG、IEEE TVCG等期刊上发表CCF A类文章10篇。